崇明相册:70年70个瞬间——11崇明区城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19-08-01

城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名城桥卫生院,创始于1958年,坐落于崇明区城桥镇东河沿68号,当时由城北卫生所、城桥镇中医联合诊所和部分个体开业医生合并而成,设有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小儿科、中医科、口腔科、肝肠门诊。住院部设有内科病房、外科病房、妇产科病房等,配有200MAX线机、生化及常规检查仪器、黑白B超、心电图机、麻醉机。

2001年区划调整,侯家镇卫生院(崇明县红十字老年护理院)、城桥镇卫生所划归城桥镇卫生院。2006年,城桥卫生院由东河沿68号迁入城桥镇花鸟路309号,更名为城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地面积11547平方米,建筑面积6828.25平方米,服务范围58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1.3万人、行政村14个、居委会30个。中心设有全科门诊、中医诊疗区域、医学影像科、检验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妇幼保健科、计生指导科等服务科室,下设侯家镇分院、城内门诊部和10个村卫生室,建有13个社区服务团队。2012年建立舒缓疗护病区(临终关怀)。

卫生服务中心秉承“敬业、精诚、博爱、和谐”的精神,开展防、治、保、康、健教、计生指导等“六位一体”服务功能,以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和各种慢性病患者为主要服务群体,建立了功能齐全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设立了区域心电系统、区域临床检验平台和区域医学影像平台,实现了“三中心”远程诊疗。先后获得“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文明单位”(9-14届)“上海市卫生计生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六年)“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荣誉称号。

链接一:家庭医生制

2015年,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工作,城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全力投入,认真落实社区卫生综改“1+8”配套文件精神,在家庭医生构建等方面均取得突破,获得阶段性成效。

通过实践,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制工作取得以下方面进展:

1、“1+1+1”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有序推进。迄今已签约23500人,签约率为30%,60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64.74%、重点人群签约人数为1625人。

2、居民就诊下沉社区效果较好。城桥社区组合内就诊率82.4%,较“综改”前有了明显提升,有效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尤其是延伸用药、长处方受到居民欢迎。

3、享受到便捷转诊服务。“1+1+1”签约居民通过家庭医生可优先预约到全市各市级医院专家与专科门诊号源,疑难病症的居民享受到便捷的转诊服务。

4、健康管理主动性得到加强。如血压有效控制率、糖化血红蛋白有效控制率、高血压合并症发病率等,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慢性病随访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

5、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居民的知晓率与满意率。

6、在实施慢性病长处方、延伸处方、针对性健康管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后,签约居民充分感受到签约的好处、获得感明显提高。

 

链接二:人文关怀 临终关怀

2012年城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舒缓疗护病区,坚持把临终关怀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去做。

舒缓疗护病区共有10张床位,服务对象是预期生存三个月以内的癌症晚期患者,为其控制、缓解疼痛,提供心理疏导等人文关怀。在收治的268名患者中,年纪最大的94岁、最小的11岁,在细节服务中医患如亲人,运用缓和医疗适宜技术、设计并完善临终病情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安宁疗护计划,在每个医护环节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元素,如护士以聊天式无痛注射、按摩不适部位、及时用药止痛,开展对病人全方位的身心照顾和心理慰藉,减轻临终患者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患者的满意度”。

一直以来,城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病区以温馨舒适的诊疗环境、规范细致的护理、个性化的服务模式为主导,在特殊的岗位上,陪伴二百多名临终病患平静安详的走到生命的终点,用“照护”温暖临终患者,用“爱心”守护生命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关心一个人、关怀一家人”的社会效应。

舒缓病区的热心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并在《崇明报》1342期和1405期予以报道,经常收到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关爱生命奉献爱心先进集体”,病区护士长荣获第二届全国“关爱生命、奉献爱心”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版权所有:上海崇明档案史志网
上海市崇明区档案局(馆)、上海市崇明区地方志办公室、中共上海市崇明区委党史研究室
地址:崇明区城桥镇定澜路1588号 邮编:202150